大家好,我是兰台。
今天,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位与众不同的志愿军战士——卢会亭。他的故事充满了跌宕起伏、复杂又富有戏剧性。他是一位曾在战场上英勇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志愿军战士,但令人意外的是,他的女儿——卢秀燕,竟然在成年后成为了国民党高层的领导之一,且如今担任台中市市长,成为台湾省为数不多的女性市长之一。
看完这里,或许有一些朋友已经猜到,今天兰台要讲的这位人物,就是现任台中市市长——卢秀燕女士的父亲。她的父亲卢会亭,曾是一名志愿军战士,但互联网上关于他的信息却相当少。根据现有资料,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,那就是卢秀燕女士的父亲并非志愿军180师的战士。
展开剩余73%卢会亭出生在山东诸城,而志愿军180师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第24旅。这个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活动在山西,而180师从未在山东驻扎过。因此,卢会亭不可能是180师的成员。事实上,卢会亭应该是志愿军第24军的战士,而这个部队的前身正是华东野战军的第六纵队,司令员是王必成将军。第六纵队曾长时间驻扎在山东诸城,考虑到卢会亭来自这一地区,他很可能是在鲁南战役时参军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,志愿军第24军在朝鲜战争中表现异常出色,尤其是在1953年的“冷枪冷炮”战役中,24军72师214团8连的战士张桃芳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,荣立特等功,成为了二级战斗英雄。第24军参与的金城反击战,更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,并取得了胜利。因此,有理由推测,卢会亭极可能在金城战役中不幸被俘。
1954年1月21日,卢会亭和其他约1.4万名被俘的志愿军战士一起,被美国人送往了蒋介石控制下的台湾。那时,许多国民党老兵在台湾的生活并不轻松。20世纪90年代,几位回大陆探亲的国民党老兵曾回忆,国民党外省籍军人在台湾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。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不仅要求这些老兵长期服役,而且退役后还会被强制派遣到南非,协助当地白人政府修建基础设施,而他们获得的报酬寥寥无几,绝大部分都被国民党收走。
因此,许多像卢会亭这样的老兵选择在台湾的二三线城市如基隆、新竹、嘉义甚至台南安家落户。原因很简单,生活成本高,老兵们没有积蓄,很难在台北定居。
卢秀燕在基隆女子高中毕业后,顺利进入了台湾政治大学攻读学业,并最终在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。1983年,卢秀燕进入了新闻行业,成为了中华电视台的记者。在记者生涯中,她通过揭露台湾社会中的“假爱心,真敛财”等问题,赢得了广泛关注,并于1990年荣获第25届金钟奖电视新闻采访奖。
此外,卢秀燕还曾担任华视的气象新闻主播,凭借这一职位,获得了更大的知名度,并最终升任华视新闻台在台湾中部的采访中心主任。
那么,作为一位外省老兵的女儿,卢秀燕是如何走上国民党高层的呢?这与她的婚姻有着密切关系。卢秀燕的丈夫廖述嘉,出自台中乌日区的显赫家族,家族在台中已有百年历史。廖述嘉本人也曾担任台中市议员。正因如此,卢秀燕的婚姻背景为她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再加上她与国民党大佬宋楚瑜有着深厚的关系,宋楚瑜曾主管台湾的电视和电影事务,因此卢秀燕的政治支持基础非常稳固。自1998年当选为台湾省立法机构民意代表以来,卢秀燕一直未曾落选,每次选举的胜利都极为稳健。
然而,卢秀燕的父亲卢会亭却并未亲眼见证女儿的政治成就。他在2012年,卢秀燕第五次当选为民意代表时去世,享年84岁。卢会亭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人,临终时,他特别叮嘱家人,不要举办隆重的追悼会,不要发布讣告,以避免过多的公开关注。他一生的教诲也十分简朴:“要好好做人,认真做事。”兰台认为,这些话或许与卢会亭本人丰富且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。
这就是卢会亭的故事,也是卢秀燕能够走上今天政治高峰的背后故事。
END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