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7年春天,俄国历史迎来重大转折。2月革命期间,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们率先起义,成为推翻沙皇统治的重要力量。同年深秋11月7日,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,为十月革命吹响号角,最终帮助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这些曾经为革命奋战的水兵,在1921年竟调转枪口,与苏维埃政权兵戎相见。
1921年2月末,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风云突变。28日,两艘主力战列舰上的水兵通过了一份包含13项要求的决议草案。这份文件很快在舰队内部引发强烈反响,其中要求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、取消粮食征收制度、保障农民土地权利等条款,反映了当时民众的不满情绪。3月1日的表决中,第一、第二战列舰支队几乎全票支持这份决议。
局势迅速升级。3月2日,水兵们组建了临时革命委员会,并控制了基地要地。他们发布告民众书,痛陈三年来,饥饿与寒冷像铁链般束缚着我们的国家。委员会原本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,但面对政府军的调动,也不得不组织防御,数千名水兵被部署到各个要塞据点。
展开剩余51%苏维埃政府反应迅速而强硬。3月2日当天,彼得格勒当局就将事件定性为反革命叛乱。列宁和托洛茨基亲自坐镇指挥,调集精锐部队准备镇压。3月3日,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在内的多名高级将领亲临前线。政府军最初的进攻在3月7日遭遇挫败,部分部队甚至出现倒戈。直到3月16日,在动用毒气等极端手段后,政府军才在18日最终攻占基地。这场流血冲突的死亡人数至今成谜。
苏联时期,官方一直将此事定性为反革命叛乱。但历史真相随着档案解密逐渐清晰。实际上,这场暴动源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失误。内战期间,苏维埃政府实行严苛的经济管制,征粮队常常连农民的口粮都不放过。城市物资极度匮乏,连军队供给都难以为继。全国各地的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此起彼伏,最终连最忠诚的水兵也揭竿而起。这场悲剧直接促使列宁政府转向相对宽松的新经济政策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