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寻公平的幻影:从巴特曼的悲剧看人类文明的暗面
人类始终在追寻一个理想中的乌托邦——在那里,人人平等,没有压迫与剥削。我们天真地相信,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这样的世界终将到来。然而历史告诉我们,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,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,总需要不同的零件各司其职。
在19世纪的欧洲殖民扩张时期,种族歧视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。白人殖民者自诩为上帝的选民,将黑人视为低等生物。他们不仅剥夺黑人的基本人权,更以科学考察为名,对黑人进行非人的羞辱。南非科伊科伊族女子萨拉·巴特曼的遭遇,就是这个黑暗时代最触目惊心的注脚。
展开剩余71%1789年,巴特曼出生在南非一个土著部落。青春期时,她发育出异常丰满的臀部——这是科伊科伊族女性的常见特征。在当地,这并未给她带来困扰。然而1810年,英国外科医生威廉·邓洛普的造访,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。
跟我去欧洲吧,邓洛普用甜言蜜语诱惑道,那里有繁华的城市,你可以赚大钱。天真的巴特曼相信了这个衣冠楚楚的白人,却不知等待她的是比地狱更残酷的命运。
在伦敦,她被关进铁笼,像动物一样被展览。观众只需付钱,就能观赏这个霍屯督维纳斯——殖民者给她取的侮辱性绰号。他们用棍棒戳弄她的身体,测量她臀部的尺寸,甚至要求她摆出各种屈辱的姿势。
她不是人,只是一个有趣的标本。这是当时科学界的普遍认知。法国自然学家居维叶甚至公开宣称:这些野蛮人介于人类与猿类之间。
1815年,年仅26岁的巴特曼在巴黎街头孤独死去。但她的苦难并未结束——她的遗体被制成标本,在巴黎人类博物馆公开展示长达158年!直到2002年,在南非政府多年交涉下,她的遗骨才得以归葬故土。
巴特曼的悲剧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:在权力与偏见面前,人性可以多么扭曲。那些自诩文明的白人殖民者,用科学粉饰着最野蛮的行为。今天,虽然赤裸裸的种族展览已不复存在,但种族歧视的幽灵仍在游荡。巴特曼的故事提醒我们:真正的文明,不在于科技多发达,而在于对每一个生命最基本的尊重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